“15門滿分100分,4門99分,1門98分。”一張列在幻燈片上的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成績單,近日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和膜拜。據瞭解,該幻燈片出自2014年11月2日下午舉行的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,答辯人之一便是這份成績單創造者—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2011級學生韓衍雋。
  清華學神爆紅網絡,眾多媒體和網民看過來。從新聞傳播角度,這個新聞的槽點稍顯不足,因為引爆新聞的話題——“學神”,早已不是公眾預設的“學霸”——高分低能,情商低下——應試教育的犧牲品。
  根據記者的後續報道,韓衍雋與人們對“學霸“的預想相去甚遠:與同齡人一樣,他也打游戲;也“心有旁騖”,是學校腰鼓隊隊長。如果說與同學們相比有什麼不同,用高中班主任老師的說法則是“做事情非常有規劃性,自我管理能力特別強”。雖然成績優秀,小韓卻沒有少年得志的狷狂,接待記者採訪時,他的待人接物都很得體,沒有絲毫書獃子的痕跡。
  學霸成了優質青年,少了炒作發酵的空間,媒體或許失望。同時也要感謝媒體,讓社會清楚高分學生並非都是應試機器,分數高也能能力強,國家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正在結出碩果。
  這些年來,媒體越來越關註學校,一個又一個學霸新聞進入公眾視野。基礎教育的學霸新聞以熱炒高考狀元為代表,高等教育則以名校尖子生為主角,只要和學霸沾上邊的保準爆紅,“學霸”一詞一次次被打上應試教育的烙印。教育界人士清楚,隨著我國教育評價制度改革、素質教育的推行,“學霸”一詞已經不足以指稱優秀學生,言優秀學生必學霸的時代已經過去。
  那麼為何媒體還頻頻“言學校必學霸”?其中關涉學校和媒體的溝通機制。對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先進做法,教育系統應及時與媒體溝通,通過媒體報道關註,回應社會關切,檢驗改革發展成果。各地教育管理部門應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,充分發揮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作用,及時通報、宣傳教育改革發展進展。正面積極信息多了,媒體和網民自會淡化對應試教育的固有看法,學霸怎會動輒攀上教育新聞的頭條?
  學霸新聞越多,學校越難摘下媒體強加的應試教育的帽子,公眾對教育的誤解也會越深,一些家長主動把孩子送往國外學習,恐怕也是受到這類新聞的影響。教育系統有效建立和媒體的溝通機制,就會抓住優秀學生形象建構的主導權,不再因信息不對稱置身媒體營構的學霸深淵越陷越深。近日,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說,高校要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,用足用好新媒體,掌握話語權,這樣的做法理應點贊。
  清華學神爆紅,媒體言學校必學霸,背後是學校和媒體對“學霸”的撕扯。教育系統應該反思學校與媒體的溝通機制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教育系統掌握話語權,已經尤其迫切重要。
  文/程振偉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學校和媒體對“學霸”的撕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zdtxkv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